打呼(打鼾)在成人中相當常見,但您知道嗎?其實小朋友也會打鼾。許多家長在夜裡聽見孩子睡覺發出「呼嚕呼嚕」的聲音時,可能以為只是睡得熟,甚至覺得有點可愛。但醫學研究已經指出,若小朋友經常性打鼾,背後往往隱藏著 呼吸道阻塞或顱顏發育異常 的問題。
睡覺時發出鼾聲(打鼾)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 呼吸道在睡眠中變得狹窄或部分阻塞,導致空氣通過時震動周圍的軟組織而產生聲音。所以打鼾代表著身體在此時氧氣量有可能不足的警訊,這對孩子的身體與情緒就可以產生直接的影響.長期忽視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,還可能造成 注意力不足、學習力下降、情緒不穩、白天嗜睡,甚至影響身高與體重的正常發展。
那麼,小朋友為什麼會打鼾呢?我們來解析常見原因。
一、扁桃體與腺樣體肥大
這是造成小朋友打鼾最常見的原因。
- 扁桃體:位於咽喉兩側,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。
- 腺樣體:位於鼻咽後方,也屬於淋巴組織。
在小朋友身上,這兩個器官往往比成人大,如果過度肥大,就會阻塞呼吸道。當孩子睡覺時空氣流通受阻,呼吸聲就變得又大又急,形成打鼾。
若情況嚴重,還可能引發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。這類孩子可能表現出:
- 睡眠時打鼾聲音很大,甚至會突然「停一下」再繼續呼吸。
- 白天容易精神不濟或脾氣暴躁。
- 因腺體的肥大導致口呼吸,會讓臉型變長,出現「腺樣體臉」或稱『長臉症候群』。
二、過敏性鼻炎與鼻塞
孩子的呼吸道原本就比大人狹窄,如果再加上過敏性鼻炎或感冒造成的鼻塞,就更容易出現口呼吸。
當孩子無法順暢地用鼻子呼吸時,就會改用嘴巴,這樣一來:
- 氣流通過咽喉時更容易產生震動,導致打鼾。
- 長期口呼吸會造成 「腺樣體臉」,口內則上顎發育狹窄、牙齒排列不整。
- 鼻塞與過敏還可能讓孩子睡眠品質下降,夜裡頻繁翻身或張口睡覺。
三、顎骨與鼻腔結構異常
- 孩子天生下顎骨發育不足、後縮 的情況,咽喉空間會被壓縮,舌頭在睡眠時容易後墜,堵住呼吸道
- 上顎牙弓過窄,過小:鼻腔空間減少,空氣流通不良。
- 鼻中隔彎曲或鼻息肉:使得氣流不順暢。
四、肥胖
肥胖不僅是成人打鼾的危險因子,也會出現在小朋友身上。當體重過重時:
- 咽喉周圍堆積較多脂肪,壓迫呼吸道。
- 睡眠時特別是仰躺姿勢,呼吸道空間進一步縮小。
這類孩子的打鼾通常聲音較大,且容易合併呼吸中止的現象。
五、睡眠姿勢
姿勢對呼吸道暢通也有顯著影響。當孩子習慣仰睡時,舌頭會往後掉,堵住咽喉空間,導致呼吸受阻。而若改為側睡,打鼾情況往往會明顯減輕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翻身後,呼嚕聲就小了。
六、遺傳與先天因素
部分小朋友天生呼吸道較狹窄,或有顱顏發育異常,打鼾的比例就會較高。此外,如果家族中有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,孩子也更可能出現類似的問題。
另外,某些先天疾病(例如顱顏畸形、神經肌肉疾病)也可能讓孩子打鼾的情況更嚴重。
七、其他影響因素
- 環境因素:灰塵、空氣品質差,會加重鼻塞與打鼾。
- 習慣性口呼吸:不良口腔習慣導致舌頭位置不正確,增加氣道阻力。
- 睡眠不足:反而會使呼吸控制更差,打鼾加重。
打鼾對小朋友的影響
許多家長以為打呼只是「吵一點」,其實不然。若長期打鼾,孩子可能出現:
- 學習表現下降:因為夜間睡眠品質差,導致白天專注力不足。
- 行為問題:容易脾氣暴躁、過動或情緒不穩
- 白天嗜睡:即使晚上看似睡眠時間足夠,但白天依然容易打瞌睡或嗜睡.
- 發育受阻:睡眠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關鍵時段,若常被中斷,會影響身高與體重成長。
顱顏發育異常:長期口呼吸會讓臉型拉長、牙齒擁擠,影響外觀。
結語
小朋友的打鼾絕不是小事,而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訊。家長若發現孩子經常打鼾,建議不要掉以輕心,應儘早帶孩子至 牙科 、耳鼻喉科和小兒科接受專業評估。透過及早治療,絕大多數小朋友的打鼾問題都能獲得改善,讓孩子重新擁有安穩的睡眠與健康快樂的成長歷程。